广东旅游资讯网 广东旅游资讯网广东旅游资讯网

什么样的绘画作品,观赏者容易欣赏?

就观赏这角度大多数是欣赏外观,好的绘画作品观赏意义很大但要根据人群来分,欣赏角度不同看法也就不同,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即是存在便有意义

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都是绘画系科目,是否能够相互交融?有没有具体的办法和解决方案?

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完全可以交融。总体来说,西方绘画比较直观,重视造型,重视写实性,重视色彩的视觉冲击力。中国画看重写意性,注重笔情墨趣展现出来的独特审美趣味,看重画外之意的含蓄表达。

古今中外,许多画家都尝试过把中西绘画融合起来,即,把写实性和写意性相结合,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。

我举三个画家创作的例子,大家就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西合璧的会话模式。

第一个画家——郎世宁(1688年——1766年),把焦点透视法引入传统中国画,创造出了一种新画种,看起来像具有立体感的工笔画。

郎世宁精通油画,在27岁时,即康熙五十四年,公元1715年,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。在跟康熙帝多次接触后,发现康熙同样很喜欢艺术,所以,郎世宁就决定留在朝廷,做一名宫廷画师。

油画在此时刚传入中国,因为油画中要明显体现出明暗关系,尤其在人物油画中,往往是一半脸上有光,看起来很明亮和清晰,而一半脸上无光,开起来晦暗模糊。皇家阶层不喜欢这种画法,说这样的画展现出来的是“阴阳脸”。

徐悲鸿《东方神女》

为了投其所好,郎世宁带领其他西方画师,对油画向中国化进行了艰难改造。首先,去除了明暗关系,把油画写实性和透视原理引入到国画中。再者,画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动植物,如马、狗、孔雀、牡丹、梅花等。

经过郎世宁和一帮画家改革,终于创造出了一种既像油画,又像中国画的新画种,所用的绘画材料,如,笔墨纸砚是中国的,但画中呈现出的造型和比例结构,以及色调关系,却是油画特有的,在美术史上,把郎世宁的这种画叫作“郎世宁体”。

布歇作品

第二个画家——布歇(1703年——1770年),用油画画中国的风土人情。

布歇是西方美术史上18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位画家,他把“洛可可”绘画风格发挥到了极致,洛可可风格追求华丽、精致、淡雅、神秘的特点,主要服务于贵族阶层。布歇是法国美术院第一任院长,经常跟贵族阶层打交道,他深知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。

随着近代文明的发展,东西方文化交流逐渐频繁,中国精美的瓷器、扇子、屏风等艺术品流传到欧洲,欧洲贵族阶层看到后,非常喜欢,争相购买,很快在欧洲掀起了一阵“中国风”。

布歇《中国捕鱼风光》

布歇看到了绘画创新的可能,他为了讨好贵族阶层,开始创作含有中国元素的油画,用油画的方式,把中国各阶层人士的生活方式画进画面里,这样的作品有《中国皇帝上朝》、《中国花园》、《中国捕鱼风光》、《中国集市》,虽然是油画,但内容全是中国特有的,是世界上首次中西绘画交融的作品。

徐悲鸿《负伤之狮》

第三个画家——徐悲鸿(1895年——1953年),把西方素描关系引入到国画创作中。

简单来说,在国画创作中,徐悲鸿是用素描关系和油画技巧来画国画的题材,画中弱化了笔墨趣味,注重写实性的表现,技法和技巧是西方绘画的,但在格调和精神层面的表达上,没有脱离中国味道。

在油画方面,徐悲鸿则是把中国传统故事用油画刻画出来,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,徐悲鸿都没有脱离东方式的情调。